第十五章 (待修改)(1 / 1)

鎏金鸱吻在晨雾中若隐若现,朱翊钧扶着御案起身,腰间“敬天法祖“玉佩磕在紫檀案上,发出清越声响。三日前他刚满十岁,今日是首次以皇帝身份主持朝会。丹陛上跪满文武百官,张居正的仙鹤补子在晨光中泛着银辉,冯保的飞鱼服金线蟒纹耀目非常。

朱翊钧接过清单,见上面列着苏杭绸缎庄的数目,忽然想起去年冬天李贵妃提及的“江南水患“。他正要发问,却见冯保上前半步:“陛下,东厂已查清杨博通敌案。“他呈上密封卷宗,“杨博在通州自尽前,曾与鞑靼细作密谈。“

朱翊钧望向陈皇后,见她鬓间素白银钗纹丝不动:“母后以为?“

李贵妃抱着朱翊镠淡淡道:“一切听凭陛下处置。“她袖口暗绣的百子千孙纹在光影中若隐若现。

“臣已妥当。“张居正躬身道,“英国公长子张元功已接掌三成兵力,司礼监与太后各掌三成。“他忽然压低声音,“陈景行提督京营的委任状已下。“

杨博的棺椁在漕船上颠簸,马堂立于船头,绣春刀映着粼粼波光。三日前他奉旨押解杨博回京,却在途中接到冯保密令:“杨博若自尽,就地火化。“

“雒遵!“马堂喝道,“你不在北京候旨,来此作甚?“

马堂脸色骤变。画舫舱门打开,一位身着鹅黄裙裾的女官扶着朱漆栏杆现身:“马指挥使,杨博通敌案另有内情,太后命你即刻回京复命。“

高拱蜷缩在草席上,听着牢外梆子声。自被捕以来,他已瘦得脱了形,囚服空荡荡地挂在身上。石墙上的水渍蜿蜒如蛇,在摇曳的油灯下幻化成隆庆帝的面容。

高拱抬头,见张居正身着青衫立在铁栅外。这位新首辅的三绺长髯在昏暗中泛着琥珀光泽,恍若当年在文华殿共议国是的旧时光。

高拱冷笑:“张某人是来看杨某笑话的吧?“他挣扎着起身,囚服下摆沾满草屑。

高拱瞳孔骤缩。信笺上的字迹分明是他亲笔,却记载着与鞑靼小王子的密约。他忽然想起半年前在朝房丢失的空白信笺,此刻竟成了致命的证据。

高拱望着张居正递来的狼毫笔,笔尖还沾着新鲜的墨汁。二十年前那个在文华殿苦读的自己突然浮现在眼前——那时的他,何曾想过会有今日?

张元功身着麒麟补子的武官服,望着父亲张溶的遗像出神。案头放着神机营的虎符,三枚鎏金虎符在烛火下泛着冷光。

张元功迎至二门,见张居正身着青衫立在垂花门前。这位内阁首辅的长髯在月光下泛着银辉,与门楣上“忠勇传家“的匾额相映成趣。

书房内,张居正望着墙上悬挂的《平倭图》:“令尊当年抗倭的风采,至今令人敬仰。“

张居正取出玉匣:“这是陛下的手谕,命张公掌管神机营三成兵力。“

“张公不必谦逊。“张居正打断他,“这是陛下与李太后的意思。“他忽然压低声音,“神机营余下四成兵力,已归李太后直管。“

张居正满意地点头。他起身告辞时,忽然望见窗外的玉兰花:“张公可知,陈景行已就任京营提督?“

万历二年春・慈宁宫

“母后,“朱翊钧进来请安,“儿臣今日在文华殿听张先生讲《资治通鉴》,提到唐宪宗削藩......“

朱翊钧沉吟道:“儿臣已命礼部草拟诰命。“他忽然想起张居正的话,“陈景行提督京营,可制衡武勋集团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