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换(1 / 3)

双胞姊妹生下来就被人视为祖宗庇佑的孩子,尚在襁褓时,便是一对吉祥物,兰府的老爷夫人们得空就抱着她们在院里晃悠。

待她们能下地走路,在闺阁牙牙学语。至新年,杨氏给姊妹俩梳蝶髻,穿梅红拜年服,去给叔叔嫂嫂、姨母舅父道喜庆话。

认错是屡见不鲜的事,似乎只有认错,才能惹人发笑,有一室的热闹。

兰云锦明了长辈们喜欢小女娘围到他们身前,祝他们新年如意,官途顺利。

再是祝堂姐哥哥岁岁平安,前程无量,所以她牵着阿姐的手,挨个去送福,伸手要压胜钱。

无忧无虑的日子很短暂,等到女娘该去学堂的年纪,要开蒙读书。

夫子在课上教的,散学以后,兰云锦一个字都不愿多读。

阿姐内敛,呆坐在书案前,翻过一页一页的书籍。渐渐的,长辈们认错她和阿姐的次数变少了。

宴上,见过兰氏姊妹的少之又少,但却是有一两个士族女娘随耶娘搬迁到长安的。

有贵妃娘娘先入为主,使得别人知晓着竹月色襦裙的是姐姐,着琥珀色的是妹妹。

宫里的妃嫔陆续带着侍女进殿。

兰贵妃坐的圈椅紧挨高台。

“娘娘,我和妹妹回去坐吧。”兰云锦轻声说。

这大殿静悄悄的,她和阿姐坐在此处,不妥当。

兰贵妃闻言笑说:“罢,等官家来了,咱们姊妹另找地方谈天吃酒。”话还没完,她道,“单是吃酒也不够,让本宫仔细看一看那两个堂妹夫,今日要尽兴而归才是。”

“是,今日全听娘娘安排。”

姊妹二人福身退下。

兰云锦回座,和云英对视一眼,旋即坦然地提起瓷盏,抿了一口。

内侍尖锐的声音响起,肃康帝与皇后进殿。

仕女郎君起身作揖,贵妇官老爷施施然地拜见官家。

肃康帝登上高台,坐龙椅,明黄衣袖扬起,道:“诸位只当平常在庭院小酌吟诗,无需束手束脚。”

言毕,姚皇后向内侍点头示意开席。

兰云锦专注看着她这方案几,两碟紫葡萄和杏子,一盘烤熟的肉片……倒是符合如今长安城年轻娘子郎君的口味。

侍女正在往她的杯盏斟酒。

“你若不想饮酒,就喝这个。”

是卫霄在她耳边说话。

他的手背映入眼帘,粗粝,宽厚,长着两三道显目的剑痕。

不知卫霄何时问侍女要的茶壶,他找了个干净的茶盏,放在她手边。

兰云锦应道:“有劳夫君。”

卫霄没回话。

说是无需束手束脚,可身在皇宫,除了皇亲国戚,哪个不要看官家的脸色。

肃康帝勤政爱民,定都长安后,宵衣旰食,每日批阅的奏折在案上堆砌如山。

世人说官家不沉迷酒色,宫里有姚皇后料理,龙凤齐飞,他们北昭欣欣向荣。

若哪一天把南蛮夷人收服,逼退西北的鲜卑部落,北昭百姓便能横着走了。

姚皇后善气迎人,菩萨低眉,点起士族娘子的名字,“卢芷,你前两日在公主府作的那幅画,今日拿来了么?”

卢芷浅笑道:“回皇后娘娘的话,拿来了。”

侍女慢步,双手举着画轴,呈给肃康帝的内侍曹良。

卢芷的阿耶在长安是有名的儒学大家,门下学生百余人。卢氏女娘在作画这方面小有所成,她善画山川湖泊、鸟兽鱼虫。

那天她在长公主的府邸作了一幅《春塘柳色图》。

长安门阀实力不容轻视,肃康帝对这代士族的子女相当看重。

姚皇后借看画为由,以此让卢娘子在今日之宴席崭露头角。

这幅画自是惟妙惟肖,讨官家的喜欢,阅过便朗声低笑:“朕算是佩服你阿耶的本领,教导学生有一套,教养子女又有一套。”

“不像朕,灯下黑,跟大臣相处有道,见了太子他们,便心中无数,他们见了朕也怕,至于这吟诗作画,也不如你和卢大家的学生有灵气。”

卢芷亭亭玉立,笑道:“这幅画承蒙长公主的指点,若非长公主邀小女去府邸后院赏花,我这双眼睛就看不到那顶顶好的春色,这双手更下不了笔去画出来。”

若深想她的这番话,还是奉承肃康帝的,但女娘语气真挚,并不谄媚。

姚皇后的容颜始终铺着笑:“长公主有多大的本事,官家能不知道?”

卢芷不语,皇后娘娘让她出了风头,别的小娘子肯定要失落。

姚皇后知卢氏不争抢表面的风光,便点到为止,转而问肃康帝:“官家今年不是要让晋阳公主学工笔画吗?我看卢芷去教晋阳正合适,她们两个一般大的年纪,官家不用愁选谁给晋阳传道解惑,有卢芷就足够了。”

肃康帝凝眉说:“是,晋阳那孩子,若跟着卢大家的女儿一起研习作画,朕的确不用发愁她的文采有辱皇家名声了。”

姚皇后微微笑道:“今儿个是晋阳不在,若她听了,要跟官家闹好一阵子。”

帝王皇后的言语亲和。

卢芷自然接住教晋阳公主作画的差事。

肃康帝想赏赐卢氏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