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乞丐(1 / 2)

临安县青石路边,一个瘦小的身影蜷缩在角落里。他不过五六岁的样子,衣衫褴褛,蓬头垢面,脸上沾满了泥土和灰尘,只有一双眼睛,黑亮如星,透着一股子倔强。他的小手紧紧攥着一只破旧的陶碗,碗边缺了一角,碗底还残留着几粒发硬的米粒。

小乞丐名叫小石头,名字是他自己取的,因为他觉得自己就像路边的一块石头,没人注意,没人关心。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,从有记忆起,他就在这座县城里流浪,靠乞讨为生。

他站起身,拍了拍身上的尘土,虽然衣服破烂,但他还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整齐一些。他知道,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太太们,最讨厌脏兮兮的乞丐。

小石头沿着青石路慢慢走着,路过一家酒楼时,他闻到了一阵香味,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。他咽了咽口水,站在酒楼门口,怯生生地朝里面张望。酒楼里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,小二们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穿梭其间,香味扑鼻而来。

小石头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鼓起勇气,走到一位看起来面善的太太面前,低声说道:“太太,行行好,给点吃的吧。”

太太皱着眉头,不耐烦地挥了挥手,尖声道:“滚滚滚!脏兮兮的小乞丐,别在这儿碍眼!”

小石头被她的呵斥吓了一跳,连忙后退几步,差点被门槛绊倒。他的小脸涨得通红,眼眶里瞬间涌上了泪水,但他倔强地咬着嘴唇,硬是没让眼泪掉下来。他低下头,紧紧攥着那只破陶碗,转身快步离开了酒楼门口。

酒楼里的喧嚣和香味依旧从身后传来,可那些热闹仿佛与他隔着一个世界。小石头沿着青石路漫无目的地走着,肚子饿得发疼,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饥饿的感觉。他抬起头,望向远处的天空,夕阳西下,天边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橘红色,映照在县城的屋檐上,显得格外宁静。

“小石头,你怎么又在这儿晃悠?”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。

小石头回过头,看到一个身材瘦高的中年男子正朝他走来。那人穿着一身灰布长衫,手里提着一个布包,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。他是城里的教书先生,姓陈,平日里常常给街边的乞丐们分些剩饭剩菜。

“陈先生……”小石头怯生生地叫了一声,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。

陈先生走到他面前,蹲下身子,仔细打量了他一番,见他衣衫褴褛、满脸尘土,不由得叹了口气。他从布包里拿出一个油纸包,递给小石头:“给,拿着吧,刚买的馒头,还热着呢。”

小石头愣了一下,抬头看着陈先生,眼里满是感激。他伸出小手,小心翼翼地接过油纸包,感受到里面传来的温暖,鼻子一酸,差点又哭了出来。

“谢谢……谢谢陈先生。”小石头低声道,声音有些哽咽。

陈先生摸了摸他的头,轻声道:“别总在外面晃悠了,找个地方好好吃吧。天快黑了,小心着凉。”

小石头点点头,抱着油纸包,快步跑到街角的一个僻静处,蹲下身子,迫不及待地打开油纸包。里面是两个白花花的馒头,还冒着热气。他抓起一个,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,馒头的香甜在嘴里化开,让他忍不住眯起了眼睛。

吃完一个馒头,小石头舔了舔嘴唇,意犹未尽地看着剩下的那个馒头。他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把馒头重新包好,塞进了怀里。他知道,明天可能又没东西吃了,得留点备用。

小石头把馒头揣进怀里,小心翼翼地用破旧的衣角遮住,生怕被人看见。他沿着青石路慢慢走回城外的破庙,那里是他和十几个乞丐的“家”。破庙早已荒废多年,屋顶漏着几个大洞,墙壁上爬满了青苔,庙里的神像也早已残缺不全,只剩下半截身子歪斜在角落里。

小石头刚走进庙门,十几个乞丐的目光就齐刷刷地看向了他。有的躺在干草堆上,有的靠在墙边,有的则蹲在角落里,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和冷漠。

“哟,小石头回来了!”一个满脸胡茬的老乞丐懒洋洋地开口,声音沙哑,“今天讨到啥好东西了?”

小石头低下头,不敢看他们的眼睛,只是小声说道:“没……没讨到啥。”

另一个年轻些的乞丐冷笑一声,盯着小石头鼓鼓的胸口:“没讨到啥?那你怀里揣的是啥?拿出来瞧瞧!”

小石头心里一紧,下意识地用手护住胸口,后退了一步。他知道,庙里的乞丐们虽然平时各自为生,但一旦有人讨到好东西,其他人就会一拥而上,争抢一空。他不想让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馒头被抢走。

“没……没啥……”小石头结结巴巴地说道,声音越来越低。

老乞丐站起身,慢慢走近小石头,眼神里带着几分威胁:“小石头,咱们都是同命相连的人,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。你藏着掖着,可不够意思啊。”

小石头的心跳得厉害,手心冒出了冷汗。他知道自己躲不过去,咬了咬牙,最终还是从怀里掏出那个油纸包,颤抖着递了过去。

胡茬乞丐一把抢过油纸包,打开一看,顿时眼睛一亮:“哟,馒头!还是热的!”他转头对其他乞丐喊道,“兄弟们,小石头今天可讨到好东西了!”

其他乞丐一听,纷纷围了上来,眼睛直勾勾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