惊人的粮收(2 / 2)

然而下。“天一一佑我大秦!”

“王一一兴我大秦!”

“教官一一泽被我大秦!”

他们终究是顾不得失态,做了一回癫狂相。籍田令他们不仅没有吓到,反而跟着又哭又笑,惹得过路的黔首不敢靠近,远远绕开。

完了完了,遇上疯子了。

粮簿核算一天一夜,最终呈到赢政手上,让他也忍不住大喝一句:“彩!他知道今岁的粮种产量会比上岁多,但是也没有想到,可以多出这么多!若非贸然庆贺容易让人心浮动,惹得黔首冒险只栽种一种粮食,反倒破坏土地,他倒真想让人唱一唱这粮收多少,好杀杀那些刺向他的言论。瞧瞧!

古往今来,能将粮食产量提高到这种程度的,除了他,还有哪位君王?看看!

即便饥荒、蝗虫、寒冻、五国攻秦,都依旧阻挡不了他的脚步,区区刺客与言论,能耐他何?

嬴政凤眸光影跳跃,脸上带着几丝笑意:“今岁冬祭,天地与生民同乐矣,可纵酒当歌以贺。”

“我王英明!”

臣下深谙为臣之道,及时高声呼喊。

厚道的老人家大司农,出列问他一句:“此事,教官居功甚伟,不知王打算如何褒奖赐爵?”

赐爵?

那岂不是要以秦王的身份与她见面?

嬴政默了默:“教官之功,的确不可磨灭,容寡人再思量一番。不知诸位,有何见解?”

给对方赐爵位是一定的,但是她本该是公主之身,要赐爵的话,就得论功行赏。再过几年,如她所言那般粮食育种稳定,适应他们秦国当地的环境,再翻一番,那岂不是要按例封到侯爵。

侯爵者,他不亲自接待,那就太过怠慢了。站在殿中参加廷议的朝臣,有不拘一格者就有固执者。有人认为论功行赏,不坏掉大秦的规矩,该怎么算,那就怎么算,没什么好商议的;也有人认为,对方乃女子之身,要是封侯,得爵位,恐怕怀了祖宗规矩。“什么祖宗规矩,我大秦本就是由破而立,正是坏了所谓的规矩,引来商君,才有如今东出函谷,震慑六国之雄威。"李斯出列发言,“臣以为,教官当赐爵。”

附和的人不少。

倒不是他们对赵闻枭有什么天大的敬佩,而是怕这个口子一开,到时候秦国的守旧派死灰复燃,将他们这些客卿排挤在外。大司农虽是宫室中人,却是商君的拥戴者,认为大秦只有依法治国,郡县而行才会富强。

“臣亦认为,当赐爵!”

嬴政认同赐爵,但并不想亲手赐,他颇有些头疼地捏捏眉心:“此事,稍后再议。要是没有别的事情,廷议就先结束罢。”廷议结束后,大司农马上就去找嬴政,可赢政已经离开章台宫,没让他逮住。

他想了想,又跑去找华阳太后。

李斯看着大司农的背影,想要拉住籍田令问问粮收的事情,对方却急匆匆往回赶。

不行,他得回去看看自己管辖之下的王田,玉米和番薯到底长成什么模样了!

要是长得不如巴蜀好,他就得向王上请,换一换粮种,试一下用巴蜀运来的玉米和番薯育种,看看种出来的粮食会不会有大收成。农官们不需要廷议,早就开始掰玉米挖番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