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夜深知雪重
腊月初十,皇帝生辰。
昨夜下了一夜雪,碧瓦披着一层薄白,朱红宫墙边,各大宫道早有宫人清扫了路上的积雪,只待午时贺宴开始。
巳时过半时,宫门大开,前来贺生的臣子勋贵、各地诸侯派来的使者纷纷入内。雪日大寒,是故贺宴设办在昭阳殿,凡四品以上官员贵族可携家眷一同入宫。众人落座,铜钟咚响,金殿华灯中,太监通报的尖细声响起一一“皇上驾到一一”
殿中人俱俯身跪拜,只见玄色帝袍自眼下掠过,皇帝嗓音淡淡道:“诸位平身。”
众人齐道:“谢陛下,臣等恭祝陛下龙体康泰、万寿无疆。”待他们重新落座,皇帝开口道:“布膳吧。”当今圣上并不喜奢靡,又厌热闹,一年到头的宫宴办不了几场。眼下后宫冷清,皇帝生母早逝,当年宣怀帝的后妃多不愿招惹这位冷心冷情的帝王,因此出席宴上的谢家嫡系除了皇帝,也就只有一个长公主谢袖。而若不是皇帝的生辰又关系着各地州城的态度,恐怕也会草草了事。谢岐登基不过两年,这是他作为皇帝的第二个生辰。去岁的今日,正值谢岐登基不久,既要立威又要严防暗流,宫中连家宴都不曾设。
所以今朝祝贺,与其说是要给新帝贺生,不如说是世家士族试探皇帝态度的最好时机。
伏龙使仍在探查十三年前的旧案,皇帝是否要借此再做什么,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利剑。
如数的宫女太监分别为各人面前的案上送上宫膳。能用宫膳的人往往是有身份的,而为了保证众人能优雅进食,菜式多是温热软绵之物,伴有宫中所酿的热酒,瓷碗银箸,不见得有多丰盛,胜在精致、中规中矩。就像谢岐这个皇帝一样。
上过膳食,紧接着便该是歌舞。不过皇帝性情寡淡,只命宫廷乐师进殿奏乐,丝竹雅声,盈盈于耳。
“陛下。”
宴过一半,席间有人出声道:“在下乃潜周城方氏人,奉城主之令,携贺礼前来,为陛下祝生。”
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提出,就是要展示贺礼的意思了。皇帝身坐高台,闻言百无聊赖地掀起眼皮,“哦?”乐声散去,方启出列拜过殿上,对殿外扬声道:“进来吧。”提前等待在外的侍从鱼贯而入,三人齐站一排,手中皆捧一物,被红绸遮盖。方启脸上露出一个笑,似是对他带来的东西十分自信,“请陛下容在下为您介绍。”
皇帝支额道:“准。”
“这第一件,是方城主亲自培育的稻种。"方启掀开其中一方红绸,笑道,“如今大兖无论是粳稻还是籼稻皆是单季一熟,但此稻种可一年两熟。城主在潜周城已有试验,种出的稻苗与正常稻子无异,于是特地命在下趁此机会,将稻和献于陛下。”
侍从手中的托案上放着的正是一袋种子和已成熟的稻谷。殿中不由有人道:“若是真的,那方城主功德无量啊。”一年结一次的稻谷进阶为一年结两次,如此农民丰收,天下也能因此少许多死于饥饿的百姓,可不是功德无量么?
殿上帝王似是感了兴趣,唤道:“文福。”文福立即下阶去将那盛了稻谷的托案捧来送到皇帝面前。谢岐指腹将那稻谷捻开,轻笑道:“方城主为大兖百姓做了善事,论迹当赏。”方启连忙跪下代方城主谢恩,又听谢岐道:“前阵子九粟城闹灾,也多亏有方城主开城接济才免于众多灾民受难,方城主仁心之至,不愧为江南一方大城。”
“既然这稻种是方城主研育而出,便全权交由方城主打理吧。”“陛下三思。“右位上祝正和率先出言,“粮乃国之根本,怕是……皇帝抬手制止了祝正和的后话,道:“长安地域不宜种稻,江南本就是水米之乡,各方面都更合适。”
他没说太多,但此话一出就再没人敢质疑,倒是跪在殿中的方启喜不自胜,对皇帝拜了又拜,“在下替城主多谢陛下信任器重!”珠玉在前,但那新稻种到底只是"一试",是否能在大兖广泛推行尚有疑问,但众人还是不免对余下两件贺礼起了好奇心。方启也不耽搁,手脚利落地掀开第二张绸布。赫然是一只弩机。
“方城主怕是未曾预料,我长安已有可射程一里的火铳。“太史令常赫飞瞧上一眼,摇头道,“恐怕这弩机难以入陛下之眼啊。”方启脸色未变,仍是笑吟吟的,“在下也是抵达长安才知,自然明白这弩机比不上改良后的火铳。”
“那你为何要于殿上献出?"温长风扫了一眼托案上的弩机,不动声色问。“某听闻陛下喜得一技艺高超的机关师。“方启笑,“是故斗胆,想请这位机关师瞧一瞧这弩机,为我等指点一二。”
殿内仿佛陷入刹那死寂,祝正和抬眼看了一眼皇帝,沉声道:“今日乃陛下生辰,恐怕不妥。”
方启似是被祝正和的话点醒,忙道:“是某糊涂,望陛下恕罪。”他这般说着,狭长的眼睛眸光却轻飘飘自长公主席边掠过,一闪即逝。于是众人才不得不提醒自己,那位初露锋芒、惊动长安的机关师,其实就在这场贺宴上。
只不过她既未加官升爵,也无其余特殊身份,落座席间至此刻一直缄默未语,于是旁人也只当没注意一一
这昭阳殿里坐着的女人,要么是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