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1(1 / 3)

从家生子开始 成白社 1868 字 10小时前

第71章071

第七十一章

从钱先生处回来,已是将近傍晚时分。

夕阳西下,巷口的老树在寒风中簌簌作响,沈隽拢了拢衣裳,低头呵出一口白气。

刚推开院门,正好瞧见隔壁周婶儿带着孙子孙女出门遛弯儿。两个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袄,头上还带着帽子,裹得像两个圆滚滚的汤圆,正抓着自家阿奶的手,探头看过来,眼中满是好奇。沈隽不由一笑。

周婶子看到她,便热情地招呼起来:“沈小娘子回来啦!这是上哪儿去了?”

“去了趟私塾拜访先生。“沈隽笑着道:“婶子这是要出门?”周婶子“哎"了一声,两只手各牵了个孙子,腾不出手来,便用下巴点了点他们俩,佯作烦恼,实则乐呵呵地道:“这不,我那儿媳妇快下工回来了么,我就想着领着他们俩去迎一迎。”

“那不耽误婶子了,您去吧。”

“成,你也快进去吧,外头冷着呢。”

二人寒暄了几句,便道别分开。

沈隽推开自家小院的门,左右看看,灶冷屋空,阿姐和阿兄都不在。她径自走向书房,却在在门口停顿了片刻。这儿还放着阿兄做到一半的纸鸢和那些材料,人却不知去了哪儿。她摇摇头,掀开帘子进来,一眼就瞧见砚台中已经被冻成冰的墨汁,忍不住叹了口气。

干脆走到书桌旁,先将油灯点燃,屋内顿时亮堂起来,之后又把炭炉烧起来,往里面放了一整块儿蜂窝炭。

不多几时,再掀开盖子,就看到炉子里的炭已经烧了起来,书房内的温度也有所上涨。

把冻红的手放在上面烤了烤,顿时觉得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。她收拾着明日要用的东西,动作却越来越慢,忍不住想起那位钱先生今日的神情言辞……

窗外传来鸟雀扑闪的动静,她却恍然未闻,只盯着砚台中逐渐化开的墨汁发呆。

直到院门"吱呀"一声被推开,沈庆挑着扁担大步流星跨进来,身后跟着拎着菜篮的沈昭。

沈隽醒过神来,合上手中书卷,掀开帘子出去。见状不由好奇地多问了句:“阿姐阿兄怎是一块儿回来的?是去办什么事儿了吗?”

“那倒没有。”

沈昭放下手中的菜,笑着道:“只是正巧在回来的路上碰见了。”沈庆也跟着点头,挑着扁担进了厨房,两边的箩筐里装的都是萝卜和菘菜。冬日没什么新鲜菜吃,只有这两样,虽然有些单调,但好歹也是蔬菜。晚饭时分,兄妹三人围坐在四方桌旁,一人端着一碗面片汤吃着,中间则摆着一盘炒鸡蛋,并一碟咸菜。

不管是沈昭还是沈庆,两人都默契地不往鸡蛋里伸筷子,只去夹咸菜佐饭。沈隽见状,哪儿能想不明白兄姐的意思,当即便给他们一人夹了一大块儿鸡蛋,“你们也吃!”

说罢,生怕被阿姐说,赶忙提起今天去钱先生处拜访的事儿来转移话题。果然,沈昭和沈庆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。沈昭闻言,眼睛倏地亮起来,“真好!你这下又能接着读书了!”话音刚落,她又关切地问道:“束惰够不够?若是不够的话…”“够的够的。”

沈隽忙点点头,“我这两年把月例都攒起来了,束格还是拿得出来的。沈昭这才放下心来。

翌日,天边尚未泛起鱼肚白,沈隽便与沈昭一前一后起身。简单用过早饭后,姐妹俩结伴出门,踩着路上尚未融化的残雪,一人照旧去卖朝食,一人背着书袋去私塾。

钱家私塾门口。

守门的小厮正倚在门框上,双手都笼在袖子里,刚忍不住打了个哈欠,嘴还没合上,就瞧见不远处又来了个人。

待走到跟前,才认出是昨个儿来拜见自家老爷的那个小娘子。他站直身子走过去,拦在沈隽前面,懒洋洋地伸出一只手,“先生说了,新来的先把束修交了。”

眼皮半耷拉着,语气里透着几分不耐烦。

沈隽“嗯"了一声,从怀中取出先前便已经备好的银钱,五两碎银被装在粗布做的钱袋里,上面还残留着些许温度。

小厮伸手接过,在掌心掂了掂,脸色才稍稍缓和了些,扯出个笑来,“跟我来吧。”

他领着沈隽穿过回廊,指着前面的课舍,“就是这儿了,你自个儿进去吧。”

说完也不管她有没有听清楚,转身便走。

沈隽顿了顿,把还没说出口的道谢咽回去,抬步往课舍走去。她推门进去,只见里面已经坐着三五个学生,看到她这张新面孔,原先还乱哄哄的课舍顿时静了一瞬。

随即便响起恋慈窣窣的议论声。

沈隽环顾一圈,见几乎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东西,只有最后靠墙的那张是空着的,桌面上积了一层薄薄的灰尘,像是没人的样子。她刚想走过去,前方忽然闪出一道身影,是个约莫十来岁,身形有些胖,穿着绸缎袍子的小郎君,对方下巴抬得老高,带着几分趾高气昂,“那张桌子是有主儿的,你不能坐。”

熟悉的感觉迎面而来。

沈隽顿时像是回到了前世,这熟悉的场景,熟悉的找茬儿,虽然是不同的人,但脸上的表情却也熟悉地不得了。

她"哦”了一声,反应平淡,没问这张桌子上分明落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