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众人没有反应,隆庆帝便示意冯保叫起。
其他人也跟着喊:“臣妾/臣等谨遵遗诏!”
说完这句话,隆庆帝缓了半天才又继续道:“另抄密件存于孝陵神宫监,由守陵太监曹宪看守。”
此言一出,众人神色大变!
张居正又迅速的看了一眼冯保,见冯保还是没有什么反应,就又垂下了头。
“臣妾/臣等遵旨!”
这次隆庆直接挥挥手,让众人退下了。
隆庆帝的手比早上的更凉了几分,朱翊钧知道,隆庆帝也就在今晚了。
朱翊钧用力点头,眼中含泪,声音带着坚定:“父皇放心,儿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您的期望,当好这个皇帝。”
“不过皇儿你比你父皇强多了,你父皇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,绝迹是想不到这么多的。”
刚才他可是看见了,当众人听到他要当众宣读遗诏时的那个表情,可真是精彩极了!
看着那些大臣们吃瘪,也就是他现在的身体不允许,不然他一定要站起来,叫生“好”!
他顿了顿,剧烈咳嗽几声,才接着说道:“当年你皇祖父嘉靖帝,多年不上朝,并非是他贪图享乐、不理朝政,实在是这朝堂局势太过复杂,各方势力盘根错节,争斗不休!”
“完全不顾百姓的生死,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得失!”
隆庆帝神色落寞,回忆起那些朝堂上的明争暗斗,仍心有余悸。
“但是为父的每走一步,都要小心翼翼,因为一旦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,必将招来他们的疯狂反对。”
“不得不妥协,退让!这便是身为皇帝的身不由己啊!”隆庆帝眼中满是无奈与苦涩。
“这朝堂之上,暗流涌动。你年纪尚小,日后在这朝堂之上,定要万事小心!”
朱翊钧听着隆庆帝的肺腑之言,心中五味杂陈。
作为穿越者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段历史的走向,也深知即将面临的重重挑战。
对于文臣集团,他有着比同时代的其他人更清醒的认知。
他们以“清流“自诩,却在党争中无所不用其极——张居正的考成法刚推行便遭到集体抵制,海瑞的均田令尚未实施就被舆论围剿。
回顾隆庆帝的执政生涯,朱翊钧既感同情又觉无奈。
他推行的“隆庆开关“虽让白银流入国库,却因触动海商利益集团而被迫中途搁置。
朱翊钧深知,这位性格温和的帝王并非缺乏改革决心,而是在文官集团编织的巨大罗网中难以施展拳脚。
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朝臣,对文官集团的抗争和无奈?
这位道教皇帝前期展现出惊人的政治手腕,通过“大礼议“之争重塑皇权权威,又以严嵩为刀制衡清流集团,让朝局一直稳稳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。
这种“帝王心术“虽暂时维持了皇权稳定,却埋下了党争加剧的隐患。
朱翊钧的记忆里不断闪现着万历朝的种种弊端:张居正改革的半途而废、国本之争的持续内耗、萨尔浒之战的惨败......
朱翊钧握紧隆庆帝逐渐冰冷的手,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:他要打破这个“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“的怪圈。
可能这正是历史交给自己的特殊使命。
朱翊钧出了正殿,站在乾清宫的台阶之上,望了一眼高悬在空中的红日,心中油然的升起了一阵豪迈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