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齐听闻景泰帝询问,心头顿时为之一振,仿佛在绝境中看到一线生机。
他深吸一口气,仔细思索了一下明朝的奏对礼仪。
“儿臣认为诸位大人所荐人选,皆非上上之选!”
“肃静!肃静!”鸿胪寺官员急忙出来,连声高呼维护秩序。
今日这锦衣卫指挥使一职的选任,竟引得朝中几大势力悉数下场。
更令他意外的是,素来沉默寡言、从不参与朝政的太子朱齐,竟在关键时刻将众人所荐尽数否决。
“胡闹!”景泰帝听到这位一开口,他头就大了几分,这两个字便忍不住脱口而出,“你且说说有何不妥!”
按理说,太子在观政时,千万不能不能越权专断,锋芒过露地阐述自己的政见,毕竟现在当家做主的不是他。
只见朱齐略作沉吟,缓缓说道:“英国公之弟张岳将军、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季铎等人之弊,诸位大人方才已剖析详尽,儿臣不必赘言。
朱齐话锋一转,语气渐渐深沉:“常年征战沙场之人,难免沾染杀伐之气,儿臣听闻近年战报中多处记载石彪将军滥杀降军。
说到此处,他微微一顿,似乎是感受到背后传来的杀人目光,继续说道:“
若以沙场杀伐之心处置,恐非百姓之福,亦非朝廷之幸。”
“至于指挥佥事门达,儿臣亦有所耳闻。此人虽素有'机警沉鸷'之名,然细究其在北镇抚司任上所为,并不光彩。
说到这里,他抬头偷偷看了一眼景泰帝神色,察觉并无异常后便继续说道:“昨夜儿臣遇刺一事,毕旺固然首当其冲,罪责难逃。
朱齐暗忖老子身为皇太子,就算自己是栽赃陷害,也不信这门达胆敢明里报复,心一横便把话说完:
话音落下,整个太和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。
他下意识地侧首回望,只见身后数十位朝臣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,有惊诧,有深思,更有几道目光中暗含锋芒。
他并不介意太子在朝堂上发表见解,这天下终究是要传给他的,景泰帝如此想。
这番论述条理分明,论证严谨,引经据典恰到好处,哪里还像个九岁孩童的口吻?
但转念一想,这等逻辑严密的见解,颇有几分道理,绝非临时抱佛脚所能得。
“看来皇儿真的长大了。”景泰帝不由得想到。
他暗自思量:“我授课时从未提及这些事务,太子殿下如何知晓这兵部之事,这番见解从何而来?
念及此处,他不禁对这位年幼的储君又添几分敬畏——这位皇太子绝对不简单。
他不动声色地将目光转向忠国公石亨,想要捕捉这位权臣是何反应。
这份镇定自若,反倒让在场众人暗自心惊——这位国公的城府,果然深不可测。
然而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关系重大,岂能久悬不决?
“太子既言诸卿所荐皆有不妥,那依你之见,这锦衣卫指挥使一职,当由何人担此重任?”
在脑海中飞速检索记忆中的史料记载时,他惊觉一个残酷的事实——竟找不出一位真正效忠于景泰帝的武将能够胜任此职。
这个想法太过离经叛道,让朱齐自己都不由为之一怔。
朱齐深吸一口气,在脑海中急速搜寻着支持这个惊世骇俗提议的依据。
但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
此言一出,他分明感觉到殿中气氛骤然凝固。